院务公开

院务公开
位置: 部门首页 > 院务公开 > 正文

在示范校建设启动暨迎第二轮评估冲刺誓师大会上的讲话

作者:办公室   时间:2012-09-26   点击数:

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全力打好迎接第二轮人才培养评估攻坚战

——在示范校建设启动暨迎第二轮评估冲刺誓师大会上的讲话

院长 陈春泉

2012年9月25日

老师们、同志们:

刚才,文书记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报告,希望各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会议组织得很好,表彰了先进,递交了责任状,气氛浓厚,环节紧凑。

8月底,省教育厅正式行文,我院示范校项目成功立项。示范校能成功立项,主要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学院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和团结协作,归功于外聘专家的精心指导,归功于各方面人士的大力支持,归功于全院教职员工踏实做事,创造条件,夯实了基础,特别是材料组成员的艰辛努力!

老师们,同志们!示范校成功立项给我们有三点启示:

1.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十一五”期间,我院就决定申报示范。为此,我们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申报,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内提质量,外争资源,这几年我们始终咬定这一目标,不气馁,不放弃,不自卑,今天我们终于成功了!这充分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后的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我们更不能妄自菲薄,要勇于创先争优,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大力弘扬敬业奉献,团结务实的工作作风。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示范校!

2.人才是推动学院发展的第一动力。三支队伍(师资、管理和服务队伍)是学院兴旺发达的关键。建示范和迎评估,对于我院广大教职员工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全院广大教职员工都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以示范标准统领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

3.酒香也怕巷子深。上周六,我到株洲参加了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深度宣传报道湖南片培训研讨班,会议重点解读了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要求各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宣传高职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截至2012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97所,在校生规模已达1000万。近1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250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培训3500余万人次。近三年,高等职业教育为全国近850万家庭实现了高等教育学历零的突破,解决了110万家庭的脱贫问题,使更多的青年实现了在家门口上大学的梦想,也更有力地支持了地市一级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些贡献,社会上还有相当部分人员不太了解,对高职教育还存在偏见和误解。对于我院来说,更是如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学院形象,善于挖掘学院工作亮点,彰显办学特色,展现办学综合实力和过硬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院知名度和美誉度。

根据省教育厅安排,我院将于今年年内接受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按照往年湖南省高职院校评估工作的时间安排,一般会在11月中旬左右进行。现在是9月底,距离评估只有1个多月的时间了,正处于全力冲刺的关键时刻。为了抓好迎评促建工作,我再提三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明确要求,进一步增强迎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老师们,同志们!评估是上级给高职院校办学的规定动作,非搞不可,而且要顺利通过。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熟悉评估的基本程序,把握这次评估与第一轮评估的主要区别。

(一)评估的重大意义

我院2007年教育部第一轮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以来,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通过创建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我院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办学内涵不断提升,特别是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等获得了重大进展。在这一发展背景下,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意义十分重大,它是全面回顾和总结我院合并升格以来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次重要检阅;是凝聚共识、理清思路、推进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内涵的一次重大契机;是与时俱进、谋划未来,全面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一个崭新起点。

(二)评估的基本程序

1.自评阶段。

一是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要求,提供原始、真实的数据信息。

二是学习有关文件,理解文件精神实质,总结院校办学成绩、提炼办学特色、找出问题、探究原因、理清思路、提出对策,形成不超过1万字的自评报告;

三是在职教新干线建立评估网站,提交自评报告、《数据采集平台》最新的原始数据、区域或行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学院事业发展规划、特色专业建设规划等资料。

2.网评阶段(30天)

省教育厅聘请网络评估专家,专家根据《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审阅院校资料,对所负责的“主要评估指标”和“关键评估要素”进行独立评估。通过查看材料、访问师生空间(每位专家通过空间访问院领导3人以上、二级机构负责人3人以上、骨干教师3人以上)、在交流区提问等方式,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与建议,并给出 “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

3.现场阶段(1天)

现场考察交流由5名专家组成,主要有5项规定动作。

一是深度访谈。专家针对网评中提出的有关问题访谈3人以上院系领导、教职员工或学生。

二是校内实训条件考察。重点考察校内实习实训设备设施、实训室的管理、实训项目的开发与开出情况。

三是意见交流与反馈。专家就网评和现场考察中的意见与学校交流,并向主管部门反馈。

四是形成书面报告。

五是给出评估结论和建议。结论只分“通过”和“暂缓通过”两种。暂缓通过的将核减招生计划或暂缓安排招生计划、暂停申报省级重点项目。

(三)评估的特点分析

与我院2007年第一轮评估比较,第二轮评估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内涵建设,主要特点是重过程评价,重内涵评估,重互动交流,主要有三个方面变化:

1.评估形式不同:第一轮评估以专家现场考察、现场交流为主,第二轮评估以“网评”为主,并采用网上交流,辅以现场考察;

2.评估内容不同:第一轮评估主要是考察结论性材料,第二轮评估注重过程性材料,重近三年“人才培养数据平台”原始数据,同时增加了空间建设和网络交流。

3.评估时效与空间不同:第一轮评估专家考察面窄、时间短,第二轮评估增加了一个月网评,向社会公开,时间长。

二、 总结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

老师们,同志们!评估只是手段,建设才是目的。我们要以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内涵,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扎实推进示范校建设。

(一)全院各部门、各位教职员工要清楚各自的工作任务。

评估条目共7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71个三级指标,主要包含以下三大类型材料和三项建设内容:

1.文字材料:全院文字材料总计达200多个。

一是主材料7个。主要有自评报告、社会评价报告,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或行业发展规划、学院事业发展规划、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及《数据采集平台》。

二是佐证材料近200个。即与评估指标体系中“建议重点考察内容”相关的佐证材料。

三是其他材料。主要是反映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宣传片、课程教学资源、特色专业剖析材料、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活动材料。

2.视频材料:包括1个院长汇报视频材料(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成就和特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2-3个特色专业剖析视频材料;6-8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教师说课视频材料。总共至少有10个视频。

3.图片材料:图片要附简要文字说明,包括学院全景、教学楼、校内实训场地(特别是与特色专业相关的实训室组图)、运动场地、图书馆、学生宿舍等主体建筑图片;教育教学活动图片;特色专业相关的校外实训基地图片。

此外,还有以下3项建设内容:

1.空间建设与使用。包括学院空间和个人空间。其中,专家必看的个人空间是学院领导、二级机构负责人的个人空间;特色专业专业带头人的个人空间;核心能力培养课程的主讲教师个人空间以及学院推荐的老师、学生个人空间。

2.网络互动区域。评估网站要设置醒目的讨论交流区和评估反馈区供专家与师生交流。其中“专家讨论区”供专家提问,学校相关领导、部门、老师及时回复。“评估反馈区”供师生、相关社会和企业人员参与评估监督与交流。

3.现场考察准备。深度访谈是现场考察的重要环节,涉及部门和个人多,问题广泛,随机性大。全院师生要熟悉文件精神、学院顶层设计及本部门、本岗位工作。要制订宣传手册,做到对学院情况、负责的工作及相关数据了如指掌。

(二)全院各部门和各位教职员工要清醒地看到当前迎评工作存在的不足,真正做到“以评促建”。

评导处早已将以上评估条目和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并组织院内专家对评估材料进行了两轮自评。从评导处汇报的情况看,有关迎评的各种文字、视频、图片等材料准备工作进展也比较顺利,基本符合我们原定的计划与安排,自评报告、社会评价报告等迎评主材料也正在撰写,专业剖析、说课等正在进行,有关的支撑材料正抓紧收集。

虽然我们在前一阶段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学院迎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从目前情况看,离评估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是迎评工作进展不平衡。各部门迎评工作进度差距较大,个别部门主要负责人对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路不清,安排部署不力,只限于泛泛的号召,致使具体工作无人负责或敷衍塞责的情况,本应9月份之前完成的工作至今还未很好地完成。

二是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不够充分。个别部门思想发动、任务分解、责任到人的工作做得不够扎实、不够明确,部门工作被动,导致一些教职工对自己在迎评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扮演的角色还不甚明了,个别教职工认为评估工作与自己无关,漠不关心,袖手旁观。

三是迎评材料还需进一步规范。部分系部材料不到位,没有按规定期限及时报送,有的材料撰写人态度不端正,应付了事,所交材料质量低劣;有些没有真正理解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我们实际做的很好,写出来的材料却没有做的好;有的只是简单下载的有关材料,不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认真修改,而是更换标题和落款,甚至还有别的学校的名称或别人的专业名称在材料中;有的对存在问题找得不够准确,对办学思想、办学定位理解不深,办学特色不突出,思路不清;有的材料的格式、字体、表格未按评估统一的格式要求,漏字、错字、别字、病句等充斥其中,材料的质量亟待提高。

四是个别部门之间配合、协调不够,有扯皮、推诿现象,导致迎评工作政令不畅。在迎评具体工作和迎评材料的收集整理中,有些部门不是协调配合,而是相互推诿;个别部门只讲分工,不讲合作,整体、大局意识差。

虽然这些问题是局部的、部分环节上的,但反映出我们还存在差距,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下一步一定要采取积极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三、强化责任,严格考核,进一步健全奖罚机制

老师们,同志们!当前,我院的迎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考核严,所有书面材料务必在国庆节放假前按时间和质量要求上交,没有达标的要在国庆期间集中整改,部门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不休息,直到经院内专家或评导处验收合格为止。

(一)凝聚共识,全员参与。示范校建设事关学院发展大局,也是我院今后三年的中心工作。迎评估是示范校建设的必要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院当前的中心工作。迎评估和建示范两者相互紧密关联,从时间上来看,做好第二轮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是建设示范校的一个必要的过程,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通过了,有利于示范校建设验收。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当前,尤其要抓好迎评工作。全院上下必须形成一个共识,一切围绕迎评这一中心工作开展。全体师生要认真学习评估文件,加强评估宣传,深入了解评估的意义、任务和要求,了解评估的核心指标和考察重点,了解学院院情、顶层设计和专业建设情况,形成人人参与和关心评估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领导,分工负责。各处室系部负责人为评估工作第一责任人。在这里,我特别要强调一下,这次评估是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主要是评估教学工作,为此,从事教学工作的同志和部门负责人要担当主力,勇挑重担,切实做好迎评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全院成立6个工作小组,由三宁、荣策、明祥、戴旻和由清5位院领导牵头负责。

1.三宁同志牵头负责视频宣传组。宣统部和相关系部主要负责人参加,负责学院宣传片、专业剖析、说课视频拍摄制作,编写评估宣传手册,组织师生熟悉学院有关情况,校园文化建设等。

2.荣策同志牵头负责材料工作组。院办公室、评导处、组织人事处、教务处主要负责人参加,负责主体材料和佐证材料的撰写和提供,其中院长汇报材料和学院事业发展规划由院办公室负责,学院自评报告和社会评价报告以及数据平台建设由评导处负责,特色专业建设规划由教务处负责,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由组织人事处负责,佐证材料按照评导处的分工由各有关责任部门负责。

3.明祥同志牵头负责校园环境优化组。负责校园校舍的维修、绿化和美化以及学生食堂的管理。

4.戴旻同志牵头负责2个组:

一是教学运行组。教务处和各系部主要负责人参加,负责教学工作佐证材料质量的审核把关;负责校内实训场所现场准备及资料完善;负责配合宣统部做好特色专业剖析和说课的材料撰写、视频制作等工作。

二是评估网络和空间建设工作组。教务处、现教中心和各系部主要负责人参加,负责学院评估网络和师生个人空间培训、建设和评估交流平台建设。

5.由清同志牵头负责学生工作组。主要负责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成果展示、学生文体活动的开展、学生文明礼貌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以及学生座谈会的组织。

上述6个小组的工作,除了明祥同志和由清同志牵头负责的两个小组因为工作任务的特点,其他四个组都要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11月初再进一步修改完善。从今天开始到评估为止,各组尤其是三宁同志、荣策同志和戴旻同志牵头负责的四个组,在每次院务会上都要汇报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评导处、人事处要将冲刺阶段的迎评工作纳入对部门和个人的考核,凡是给评估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的责任部门和人员,不评优、不评先,情节严重的相关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和责任人员,要依据相关考核制度进行处罚,直至停职解聘为止。对经院内外评估专家认可,反映较好的相关工作责任部门、团队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

(三)扎实高效,确保质量。迎评既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责任,一次检验。我们要本着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任务分解表的要求一项一项抓落实。各处室系部负责人对本部门负责的材料要严把质量审核关,视频材料、主材料、佐证材料既要实事求是,又要自圆其说。个人空间要内容丰富,专家提问无论涉及哪个部门和个人,都要精心准备,及时回复。

老师们,同志们:让我们凝聚力量,扎实工作,为顺利完成第二轮评估的艰巨任务,为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质量优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2022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狮山路20号   招生热线:0734-8378042  邮编:421002